【概况】县科学技术协会下属10个镇科协,兼职镇科协主席10人;社管委科协1个,兼职社管委科协主席1人;有民乐生态工业园区科协1个,民乐生态工业园区院士专家服务中心1个;有农学会、水利学会、畜牧兽医学会、农机学会、卫生系统学会、教育学会等9个县级学会,17个农村专业技术协会,滨河集团、银河集团等5个企业科协。
【公民科学素质行动】以落实《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实施计划(2022—2025年)》为牵引,完善体制机制,落实主体责任,凝聚各方力量,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深入实施五类重点人群科学素质提升行动,深入推进全县公民科学素质提升。完善公民科学素质建设工作机制,紧紧围绕科普宣传、科技培训、科技服务咨询、科协组织能力建设等方面的内容,指导和组织有关单位开展公民科学素质工作。按照“加强政治引领、强化主责主业、服务中心大局、加强自身建设”的工作要求,聚力“强科技”重点任务,聚焦“三个示范区(园)”建设目标,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夯实基层组织基础,强化科普品牌建设,不断提升全民科学素质。
【科普宣传】举办“科普秀”大赛,成立“蒲公英”科普行志愿服务队;利用优质医疗资源,开展社区医疗人才专家服务站试点工作;依托人才专家工作室,着力打造农村中药材科普示范基地。将“科普之冬(春)”暨“三下乡”活动、“快乐老乡”引领示范活动、生态宜居搬迁宣传等有机结合起来,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助力脱贫攻坚。以全国科普日、科技活动周和“全国科技工作者日活动”为载体,开展科普大篷车进社区、进校园、进村社等科普宣传活动。开展“中国流动科技馆(民乐站)”巡展活动2期,巡展活动集科学展示、科学探究与科学实验等功能于一体,设置6个主题展区,通过文字说明、科学表演、展品互动、VR眼镜体验、机器人表演等内容,让广大青少年亲手操作实践,感受科技魅力,探索科学奥妙,用科学的良好氛围和培育全民创新精神感受“体验科学”的快乐。扩大组建以乡镇、社管委、工业园区、学(协)会为单位的科技志愿服务分队和科技志愿服务总队,开展“全国科技工作者日”主题系列活动。
【科技服务】发挥科协优势,吸纳全县理、工、农、医等领域专业技术人才65名组建应急科普专家服务团,常态化开展生态文明、防震减灾、食品安全等科普宣传。积极打造科普宣传新媒体矩阵,全域推送相关科普知识,累计刊载各类科普信息500多条。以提升全民科学素质和文明程度为目标,大力开展科学普及宣传,主动参与“三大专项整治”行动,助力全国文明城市创建。
【科技培训】实施“科技助力乡村振兴”行动,组织专家服务团开展食用菌、马铃薯、中药材实用技术培训3期,培训210人次,特别是邀请市科协在乡村振兴学院举办全市农技协转型升级专题培训班,县区科协主席和全市农技协负责人参加了培训。发展2家优秀专业合作社成功注册农技协,争取省科协农技协转型升级和科普信息化建设项目资金,支持基层农技协做大做强。
【科普惠民行动】提升社区医学科普知识惠及,增强医疗卫生对社区群众惠普,县科协、县医学会联合在文昌社区建立医疗专家人才服务站,开展试点工作。服务站主要由县医学会推荐的涉及老年病科、心内科、儿科等方面的4名专家组成,主要开展一般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以及慢性病的规范化管理,提供个人与家庭的合同式健康管理服务以及家庭科普宣传与社区康复指导,以医疗专家为核心的工作站每年进驻文昌社区开展4次以上的诊疗、义诊、带教、讲座等活动。已开展诊疗、义诊3场次、健康讲座5场次,受益群众500多人。
【科普信息化建设】强化“互联网+科普”理念,组织基层科普宣传员注册“科普中国”“科技志愿服务”,注册人数在区县级注册榜中排名前列。利用微信群、QQ群、抖音、快手、“民乐科普”微信平台等公众号构建线上线下相结合的科普信息化服务新阵地。联合县电视台、县融媒体中心、“新民乐APP”等宣传平台,开设“科普之窗”“科普在线”“科普e站”等科普宣传阵地,努力打造具有地域特色的科普栏目。
【青少年科普教育】成立“蒲公英”科普行志愿服务队,举办科普知识讲解大赛。采取讲科学故事、授科普实验、开设科普课程等方式,进校园、进社区、进农村开展科普志愿服务活动。推动新时代科普志愿服务,助力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和“双减”工作,在职教中心举办以“讲科普知识·探科学奥秘”为主题的科普知识讲解大赛。全年开展科普活动24场次,制作展出展板800幅次,发放科普读物、党的政策宣传资料2000余册,受教育学生、群众近7000人次。组织全县青少年和科技辅导员参加第十四届张掖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活动,提高全县中小学学生的科学素质和教师的学术水平。
【基层科协组织建设】按照《民乐县科协系统深化改革实施方案》要求,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镇(社管委)科协基层组织建设的通知》,进一步明确镇(社管委)科协基层组织建设内容和机构设置,积极推进镇(社管委)科协工作,解决基层科协组织不健全、人员不明确、工作衔接不顺畅的问题,确保科协基层组织“六有”落实到位。抓好农村专业技术协会组织建设,探索市场经济条件下学会(协会)发展的新路子,坚持开展调查研究,为推动农技协、学会发展奠定基础。全年农技协开展技术培训、科普宣传等活动12场次,受益农民1200余人,各学会开展学术交流4场次。进一步完善“三长”服务联系点建设,充分发挥“三长”在科学普及、品牌建设方面的示范带动作用。加强科普志愿者力量,印发《关于建立科普志愿服务队伍开展志愿服务活动的通知》,明确志愿服务内容,招募志愿者130人,围绕环境保护、健康知识等方面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形成上下联动的科普宣传网络。
【学会科普工作】积极深入镇村、社区,并安排部署各镇科协、学会、农技协通过辅导报告会、科普大讲堂、座谈交流会等多种形式准确阐释、深入解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省党代会精神,把广大科技工作者的思想行动统一到大会精神上来,贯彻落实到实际工作中。科协系统开展宣讲报告会5场次,进农村、社区开展宣讲8场次,利用党组会议、理论中心组学习会议线上线下学习12次,参学人数达3000余人。开展“全国科技工作者日”系列活动,召开全国科技工作者日庆祝大会和座谈会议,通过媒体、展览、宣讲等方式开展向“最美科技工作者”学习宣传活动,举办巡回宣讲3场次。线上邀请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做“弘扬科学家精神、争做新时代先锋”专题报告会,线下邀请7名市级“最美科技工作者”开展现场宣讲活动,讲述优秀科技工作者与党同心同向同行的生动故事,激励全县广大科技工作者牢记使命、再建新功的热情。
【企业科普工作】依托人才专家工作室,着力打造农村中药材科普示范基地。针对全县中药材生产开展技术指导和试验示范、技术创新等工作,在南丰镇中药材科普示范基地组建由农技专家马庆融为首的中药材人才专家工作室,通过充分发挥工作室作用,着力打造占地面积8400平方米的南丰镇中药材科普示范基地,基地规划主要分为中药材展厅及直播带货间、培训教室和种植实验示范基地3个区域,聘用农业科技特派员3名,培养技术骨干4人。基地以当归、黄芪、独活、覆盆子等中药材为主导产业,通过引进新技术、新品种并加以推广应用,并采取点单式、普及推广式、现场实践式等灵活多样的培训形式,不断提高农民中药材种植技能,示范带动全县中药材种植提质增效。全年开展各类培训活动7场次,累计参训人员600余人,观摩学习1000余人。